Pages

公告-部落格測試中

前滾翻~後滾翻~練習翻轉啦! 核心---設計數學化的課程讓孩子能夠享受「做中學」的樂趣,透過核心問題的討論.同儕間的合作學習分享,進一步察覺與了解---而與其所呼應的是「國小數學起.承.轉.合教學法」~~~~~~~~~~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也算學思「達」-從「放聲思考」到「邏輯寫作」

也算學思「達」-從「放聲思考」到「邏輯寫作」

「社會數學規範(socio-mathematical norms)」、
「自信(confidence)」、「言之有物(insight in the statement)」

要改變教學是有他的難度的~
要從講述教學轉換到討論教學,需要調整的部分更多~
老師常常面臨下述的困境
1.在沒人要發表的情況下,只好不斷地請口條好的少數幾個孩子發表
2.如果採抽籤,那趕鴨子上架,接著又得幫忙找臺階下
3.如果採小組記分,那表現不好的孩子又將成為眾人之「屎」
4.難得成績不錯的孩子上台發表,卻只是唸唸黑板上的算式,沒有講解
5….

    (或許學思達之後就沒這些問題了,因為自己還沒能學思達,只是學著做)
上述的情況層出不窮,導致老師打退堂鼓,總覺得回到講述教學一方面至少能維持住基本盤,一方面可以降低窘境的產生。


為了改善孩子的發表,老師不斷地找尋改善之道,首先找到的良藥是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」,讓孩子有信心,並要求孩子互相尊重,然後從中建立班級內的「社會數學規範」。
有些老師,透過上述的方式就成功了,很幸。但大多數的老師為了鼓勵孩子上台發表,所以即便孩子說錯了、說的不好、說的小聲、說的語無倫次,老師也都不忍苛責。而這事就這麼一直放在老師的心上,無形中也產生不少的壓力,而「從放聲思考到邏輯寫作」這個活動的訓練,主要就是在協助這個困境,期許孩子能夠更加言之有物

活動流程
從放聲思考或詳細講義著手
        五年級的時候曾經帶孩子做學習講義,當時孩子做出來的講義大多是參考書版、補習班版或考前抓題版。這一次,我要他們做的版本是「家教版」或「小老師版」,重點是要說清楚講明白。

老師示範
第一個原則是「把自己解題的心路歷程寫出來」,範例如下
單元:六下「四則運算」


學生練習、發表(老師只幫忙順句子)
接下來是練習,因為這是一個新體驗,所以把任務交給小組進行
小組任務:其中4個小組各自分配到一題,小組討論後上台發表,另外一組擔任評分



接著,拿之前學過的「縮圖和比例尺」單元來練習
學生練習、發表(老師提出書寫的邏輯和要素)
小組任務:孩子先練習,接著老師指定孩子上台書寫,並給予訂正



學生練習、發表(請孩子共通討論評分,接著老師提出書寫的邏輯並對小組給的評分進行磋商,加減分啦!

註:從發表中可以看出,孩子有把他分段,老師只是幫他畫線區分

學生練習、發表(請孩子共通討論評分,並請孩子提出書寫的邏輯,最後老師對小組給的評分進行磋商)
小組任務:隨機抽人上台書寫,一人協助;接著請不同的小組打分數,並把錯誤或需要修改的地方挑出來。



老師再次示範


學生練習、發表(針對相同問題的不同寫法進行比較)
小組任務:3個題目給5個組別討論,有相同的題目可以比較優劣。


註:經過訓練,孩子比較熟悉書寫的邏輯了

接著,再換「基準量與比較量」單元來練習
老師先請孩子讀題,然後說明「要想知道杯子的容量,本來的方法是拿量杯來測量,但~是否可以從題目給的線索中來推理出答案呢?」


老師先進行全班引導,然後請兩個程度中上的孩子上來解題


學生練習、發表(針對相同問題的不同寫法進行比較)
小組任務:先請孩子練習,再從小組中隨機抽取一人上台書寫



接著拿數習綜合練習中的題目來練習
小組任務:先請孩子練習,再從小組中隨機抽取一人,但可以派一人上台協助


學生發表成品





末語
要「磨、磨、磨」,不同層次的磨磨磨…,讓孩子逐漸濡化(enculturation
設計上,濡化的鷹架如下:「逐步放手」
「起」~
老師示範
「承」~
學生練習、發表(老師只幫忙順句子
「轉」~
學生練習、發表(老師提出書寫的邏輯和要素
「轉之承1~
學生練習、發表(請孩子共通討論評分,接著老師提出書寫的邏輯並對小組給的評分進行磋商,加減分啦!
「轉之承2~
學生練習、發表(請孩子共通討論評分,並請孩子提出書寫的邏輯,最後老師對小組給的評分進行磋商)
「合」~
老師再次示範

學生練習、發表(針對相同問題的不同寫法進行比較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