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公告-部落格測試中

前滾翻~後滾翻~練習翻轉啦! 核心---設計數學化的課程讓孩子能夠享受「做中學」的樂趣,透過核心問題的討論.同儕間的合作學習分享,進一步察覺與了解---而與其所呼應的是「國小數學起.承.轉.合教學法」~~~~~~~~~~

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

數學科教學觀摩和入班觀察~【閱讀教學者】

數學科教學觀摩和入班觀察~【閱讀教學者】


【閱讀教學者】
因為教師專業評鑑的關係,所以現在還蠻流行「入班觀察」,但是雖然研習手冊有一大堆輔助工具可以使用,但人腦就一顆,怎麼填?認真填完之後,大概還是不太清楚這個老師的教學到底如何?
       若說教師專業評鑑得交差了事,那該做的檢核資料當然還是得完成;但若只是自己想要透過教學觀摩,精進自己的教學,倒是可以參考以下的作法。
 一、流水帳記錄,如圖一、圖二
       時間軸、自己看得懂的簡單註記
 

 




 二、針對文件(text)進行超快速質性分析(多練習幾次,觀課後5 -10min即可完成)
       質性分析就是加一些編碼(code,然後切割活動,在數學課中,最重異的切割點就是佈題,以及佈題之後要求孩子們所進行的活動;接著,依照「教學脈絡」「教學技巧」兩個維度進行組織;當然在可能情況下,可以採用「教學意象」的方式做一個統整。
 範例:分數除以分數
我以「起承轉合」式教學模式進行統整如下:
「起1
Q1:這四分之三張紙要等分成3份,1份是多少?
Demonstrate
「起2
Q2:還是一樣四分之三張紙,每四分之一張一份,全部分完,可以分成幾份?
Display→Why?→Write down
「承」
Q3:這裡有八分之六瓶的飲料,一人喝八分之二瓶,全部分完,可以分給多少人?
Discuss→Display→Write down
「轉1
Q4:四分之三張紙,每四分之二張分成一組,盡量分完,會有幾組?請你畫畫看。
Display→Why?→Write down & Discuss
「轉2
Q5八分之五條的蛋糕,每八分之三塊裝成一盒,盡量分完,會有幾盒?請你畫畫看。
Display→Why?→Write down
「合1
Q6:黑板上共有4個等式,請同學看看它們之間有什麼相似的地方。
To see is to believe→Discover
「合2
Q7:一盒餅乾有8個,吃剩下四分之三盒,謝老師把每八分之一盒裝成一袋,全部裝完,可以裝成多少袋?

【一場教學一個故事】appreciated by observer
       有了上述的資料,於是觀課者可以了解教學者的企圖,也可以順便幫幫教學者寫寫教學心得
今天想要讓孩子們體驗一下「分數除分數」的規則。先用簡單一點的問題試試水溫,「起1」的問題很簡單,所以我直接講解,算是溝通情境,留「起2」讓孩子們想想。
       眼看著孩子們的表現還不賴,就來提升點難度,所以開始「承」,但心中又害怕孩子們不太會,所以就先讓孩子們先提點意見和看法,再讓孩子們自己作答。
       孩子們的表現漸入佳境,那主餐「轉1」就給它上來吧,數字先小一點,讓孩子們透過畫圖或操作可以看到答案;但這裡有個核心問題必須處理,所以加點難度,利用「轉2」來徹底釐清。
       經過「轉1」、「轉2」的引導,終於收到不少孩子的想法,透過「合1」的式子比較,看看孩子能歸納出什麼規則?接著,「合2」就讓孩子用「合1」的方法進行練習。

【從教學觀摩中學什麼】
一、閱讀教學者
二、教學脈絡的鋪陳
從教學脈絡中看教學者原先的企圖(教案),以及上課調整的情形;例如,「轉2」可能是突然加進來的。
二、教學技巧的選用
在每個佈題之後,老師會估計孩子的可能情形,採取不同的教學技巧;例如簡單的問題可以輕輕帶過就好,難的問題則需要常時間的討論、發表,而且發表後的解題策略還需要進一步比較。

有了這樣的利器,老師就可以從「一般的眼看」邁入「專業的心看」^^


註:「一般的眼看」v.s.「專業的心看」
【一般的眼看】
1.可以看到班上有一個老師、許多學生
2.老師出了一些問題,並且解決了一些問題
3.學生回答了一些問題或只是聽聽
4.老師要求學生做一些稱之為數學課的事,學生也做了些稱之為數學課的事
但要【專業的心看】,觀課者要能
1.看到老師的企圖,而該企圖是否達成
2.看到老師對教材的處理方式,是片面性的記憶或全面性的探究
3.看到老師對核心問題的鋪陳,而該鋪成方式是否有效
4.看到老師的教學節奏,是否行之所當行,止於所當止
5.看到老師對學生經驗的掌控,對學生反應的回饋
6.看到老師在課室進行中所進行的診斷觀察及調整
7.看到老師的教學信念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